北京市2局局長吳素芳:積極推進新時代首都2改革發展

發佈日期:2021-10-18

來源:中國財經報

  北京市2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努力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從破解收入難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精準扶貧、推進成本預算等方面綜合施策,深化改革,有效發揮2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為新時代首都全面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狠抓收入增長,為新時代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財力保障。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好新時代主要矛盾更需要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2收入的平穩增長。面對嚴峻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北京市2局多策並舉破解收入難題,一季度全市2收入實現“開門紅”。

  一是建立健全收入日監測、周報告制度。積極落實北京市經濟形勢分析專題會議要求,加強與各相關市級部門、各區溝通對接,加大工作溝通頻次,加強工作調度,對收入進行每周預測,及時發現並共同解決收入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強化各項收入徵管措施。協調稅務部門加大稽查檢查力度,優化納稅服務,依法依規核查營改增企業增值稅上繳情況、對連續虧損企業開展評估、研究對重點企業開展特色服務等。三是深入重點稅源戶挖掘增收潛力。組織各區發揮屬地服務優勢,以全市前100名稅源企業為重點,建立區級100戶重點企業目錄,定期報送主動服務有關情況及企業重大變動情況,逐戶梳理企業反映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企業“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有力促進首都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指示精神,北京市2局會同國地稅等相關部門,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部署,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導向,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措施。

  一是減稅降費,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全面落實簡並增值稅稅率、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落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稅收優惠政策等減稅降費政策,推進境外旅客離境退稅政策、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水資源稅改革等先行試點工作。二是創新服務,提升納稅準備便利度。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打造立體宣傳輔導體系,創新智能咨詢服務模式,實現7?24小時不間斷為納稅人服務,加強涉稅信息共享互通提升聯合辦稅能力,大力推行發票網上申領提升辦稅服務水平,擴大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範圍。三是優化流程,提升稅費辦理便利度。推出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清單,推廣自助辦稅服務,完善自然人個人所得稅辦稅平臺,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縮短公積金業務辦理時限,推行涉稅業務全市通辦、新辦企業涉稅事項當天辦結、無紙化免填單辦稅服務等便利服務。四是拓寬渠道,提升稅費繳納便利度。利用微信、支付寶、POS機等工具拓展多元化繳稅方式,在開展電子退庫更正業務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推進退稅電子化,實施多種線上社保繳費方式提升服務水平,開發實時結算平臺系統增加公積金便捷繳存方式。

  再其次,落實精準扶貧,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部署。北京市2局在對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工作中,積極踐行擔當精神,多措並舉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實地調研,提高扶貧工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北京市2局作為北京市政府代表團成員,赴西藏、新疆、河北、內蒙古等地調研,就扶貧協作工作進行溝通對接,考察扶貧項目,創新扶貧模式,研究具體部署,深化對口幫扶。二是提高保障標準,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藏區以上年對口援助資金為基數,年度對口援助資金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定比例增長,收入增長率高於8%的,對口援助資金按8%遞增;低於8%的,按實際增長率遞增;負增長的,除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外,按上年對口援助資金量安排。三是嚴格資金管理,提高對口支援資金使用效益。通過部門預算管理切實發揮好支援合作辦及前方指揮部的溝通協調、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會同市支援合作辦和前方指揮部研究制定對口支援相關管理辦法,嚴格對口支援地區年度項目計劃審核工作,完善對口支援“交鑰匙”項目管理。

  最後,改革成本預算,全面提升2資金使用效益和效果。績效成本預算是一種源於企業的績效預算管理模式,是由各預算部門在職責範圍內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制定計劃實施方案,併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編製預算,對優化2資金配置、提高2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明確工作目標,穩步推進績效成本預算管理。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按照“點面結合、分類推進、重點突出、積極穩妥”的工作基調,在公共服務、生態保護、城市管理、產業發展等領域,運用成本效益法,試點形成績效成本預算框架體系,全面推開績效成本預算管理。二是明確工作原則,建立新型績效成本預算管理模式。明確績效優先、規範科學、借鑒轉化三原則,將績效管理、成本核算的理念和要求貫穿於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各個環節,運用經濟學、統計學的客觀方法合理確定項目支出的實施成本、績效指標,學習借鑒國外經驗,探索適合全市的新型績效成本預算管理模式,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明確時間節點,逐步擴大績效成本預算改革範圍。2018年,選擇學前教育、養老機構運營2個公共服務領域作為試點;2019年,將試點範圍擴大到供排水補貼、電氣熱補貼、公交補貼等城市管理領域和平原造林建設等生態保護領域;2020年,將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並總結試點3年以來的工作成果,推廣基於成本效益分析的績效成本預算管理新模式,為全面實施績效預算管理、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支撐。 (作者系北京市2局黨組書記、局長)